网站整体出售 联系QQ 864580801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互 联 新 闻 >> 内容

AI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天花板可能比互联网更高

时间:2024/4/1 10:05:05

万家基金/供图 翟超/制图

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

2023年春节,万家基金副总经理、基金经理莫海波从ChatGPT的微澜之中,敏锐地感觉到一场AI(人工智能)带来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。春节后上班第一天,他便一头扎到AI研究中,邀请专家路演、奔赴北京调研,最终结论非常明确,AI是互联网之后,全球又一次划时代的产业革命,可以大幅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,行业天花板或许比互联网更高,颠覆性创新也更加彻底。此后,AI一直是莫海波研究投资的掘金重地。

莫海波有14年研究及投资经验,其中有11年投资经验。2015年加入万家基金后,他获得了优良的投资业绩,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万家品质生活基金为例,从2015年8月6日至今获得了251.05%的回报,年化回报为15.66%。

莫海波为什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?他有什么样的投资风格?为什么对AI情有独钟?日前,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莫海波,他非常坦诚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

擅长左侧交易

不喜欢人多的地方

证券时报记者:请讲讲你的从业经历。

莫海波:我在2010年入行做研究,曾经在中银国际资管部做过研究,后来又做了券商自营。在2015年加入万家基金,一直从事投资工作。

证券时报记者:2015年你来到万家基金开始管理万家和谐混合基金,当时市场正处高位,你怎么做的?

莫海波:我是当年5月份第一个工作日开始管基金,当时市场火热,小票估值非常贵。我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慢慢卖掉已经估值过高的小票,逐渐买进低估值的蓝筹股,当时小股票正在冲顶,我们逆风而行,净值颇受影响,到6月初万家和谐混合排名已掉到末尾,当时真的感觉压力很大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压力之下如何继续坚持?

莫海波:这可能是我此前做券商自营时养成的习惯,偏好追求绝对收益,对于那些太贵的标的,即使知道后市可能上涨,但考虑到风险收益比,也会主动放弃去挣这样的钱。

2015年6月中,市场一路下挫,风格转向大盘蓝筹,到年底,万家和谐的收益排名逆势跃进同类1/10,这是我们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得到的正向反馈。就是通过这样的经历,我逐渐形成了左侧交易投资风格,喜欢越跌越买,也倾向选择在人声鼎沸时卖出。我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做左侧有时会不会很难熬?

莫海波:每种风格都会有其长处,自然也会有其短处,每轮行情通常会有两个阶段我的排名不太好:一是牛市后面最疯狂的一段,二是熊市的尾端。比如2016年初,上证指数跌到3000点左右,我们觉得差不多了,就开始加仓,结果上证指数后来到2638点才见底,这个过程我管的基金产品净值回撤较大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你的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做行业选择,请讲讲你这些年主要配置过的行业。

莫海波:此前有机构归因分析提到,我的业绩60%—70%来自择时和行业选择。我们每年会选择一到两个主流行业进行重配,比如2016年一二季度,我们买入了很多跟基建相关的股票;2017年我们预判新能源上升趋势,开始买新能源上游;2018年底,我们预判2019年会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牛市开端,把所有防守型的资产换成进攻型资产,主要买入新能源、半导体、消费电子等;2020年全年重仓新能源汽车;2021年三季度,把2017年开始投资的新能源全部卖出,并开始逐渐买入低估值防守类资产;2022年用低估值、抗通胀的行业作防守;2023年以来投资主线是AI。可能运气比较好,这几年我们自上而下的行业判断总体还算比较准确,特别是重配的行业,基本没有出现过方向性错误。

当然,也有一些失误,比如从2017年开始,有一轮消费、白酒、医药的大行情,即核心资产行情,我没有大规模买入,而是在非常艰辛地挖掘其他产业机会。从我个人来讲,还是比较喜欢从0到1的行业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你重仓行业有什么标准?

莫海波:我重仓行业有四个比较严格的标准:一是行业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,二是行业估值水平无论纵向、横向都要达到历史底部区间,三是行业里没有机构扎堆,四是行业的基本面正在悄悄发生变化。满足这四个标准,我才会越跌越买,直至重仓。我在2019年重仓半导体和消费电子时,就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,基本面在最底部,产业周期在最底部,估值处在最好的位置。

喜欢挖掘从0到1的产业

证券时报记者:你为什么喜欢投资从0到1的行业?

莫海波:我比较喜欢前沿科技,在读书时就喜欢去了解很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。事实上,人类很多研究成果的原型,在上世纪60—70年代就在实验室有了雏形,当时有一批非常牛的科学家,包括量子通信等,在几十年前模型都做出来了,只不过缺乏条件,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大规模商用。

一旦科技进步到某一临界点,它就可能从实验室走出来。比如,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电动车的原理,大家觉得锂电池是可行的,但当时成本非常贵,锂资源也没那么充足,就搁置了,直到后面有新的技术突破,可以降本增效,大规模推广,应用就开始起来。

证券时报记者:请讲讲你对新能源的投资,怎样发现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。

莫海波:我在学生时代就看过很多汽车方面的论文和资料,脑子里一直有这根弦,也一直在关注,一旦发现这个领域某些节点得到突破,就会加大研究力度。

电动汽车面世后,我非常关注,2017年初我们花了将近一个季度深度系统学习、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包括专家访谈、上下游调研,以及全球新能源格局的深度研究。当时判断,这确实是全球都不会错过的科技革命浪潮:第一步是电动化,第二步是智能化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池产业链,在第一阶段是最受益的。市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有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,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,当时实业的投资已经非常火热,但二级市场还没反映,股价还是一直在下跌。2017年二季度,我们开始大规模重仓新能源产业链的股票,因为是新兴行业,市场还半信半疑,波动非常大,当时只要有新闻报道哪里的电动车起火,市场就暴跌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从公开资料看,你对新能源做过波段。

莫海波:2017年9月底,很多新能源股的股价经过大幅上涨,已经很贵了,锂、钴等实体价格也从每吨五六万元涨到十五六万,我们判断价格见顶就全部止盈。2018年市场下跌,新能源股也大跌,我从三季度开始慢慢把新能源股买回来,越跌我越买,当时回撤也很大,但越跌越买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策略。之后我一直重仓配置新能源,可能中间有过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切换,但整体保持了很高的仓位。直到2021年下半年,大家对新能源的未来极度乐观,很多东西已经涨得非常贵了,而且市场可能会进入调整,于是止盈了新能源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你怎么看当下新能源的发展?

莫海波:新能源竞争比较激烈,经历一波惨烈的洗牌后,行业会好起来。

证券时报记者:还有哪些技术正在突破?

莫海波:技术进步是非线性的,很难说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出来,比如ChatGPT出来之前,没有人能预判它是去年还是今年出来,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,能做到及时应对。

实际上,几年前全球有很多技术路线都在研究人工智能,某个时间点突然发现其中一个技术路线是最可行的,从而放弃其他技术路线,然后集中所有资源朝一个方向努力。当然,首先要证明它未来是可大规模推广的。

一场划时代的

产业革命正在到来

证券时报记者:请讲讲你在AI板块的投资。

莫海波:2023年春节假期,我就开始在家里研究AI,节后上班第一天,我们立刻请专家来路演,全面了解认识AI行业;之后,我和公司十几个基金经理、研究员去北京调研了一周,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,AI是互联网之后,全球又一次划时代的产业革命,可以大幅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率,天花板可能比互联网更高,颠覆性创新也更加彻底,这又是一个从0到1的行业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去年下半年AI大幅下跌,你是否做过波段?

莫海波:新兴行业的波动比较大,2023年二季度AI大幅上涨,后来又一路下跌,如果有能力做波段当然好,但我个人觉得,在这种级别的产业浪潮面前,波段不那么好做,于是选择了坚守,所以去年下半年我管的基金回撤比较大。虽然波动很大,但AI行业只是由于短期涨幅过大而回调,不是产业本身出现了问题,我们坚定看好行业发展,因此在底部反而加了仓位。

证券时报记者:有一种声音,认为国内AI相对落后,你怎么看?

莫海波:AI起源于美国,最快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公司。AI及其延伸的产业链有三个重要元素,一是数据,二是人才,三是算力。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比较全的产业链,数据方面也有优势,随着国家日益重视,相信目前人才和算力方面的短板将会陆续得到完善。一旦突破,应用就是中国的长项。

未来AI将成为基础设施,像电流一样,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。AI对全球大部分行业都会有深远影响,势必深入到各行各业,辅助它们提高生产效率,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做一些流程的优化、效率的提升,AI会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。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,AI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,各个国家都不会错过,可以看到,政府也在强调要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,中国一定会在AI行业做到自给自足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在AI产业链上,目前最值得投资的是什么?

莫海波:首先是算力,算力有点像新能源汽车的上游,做大模型必须要有大量的算力做基础,必须有算力才能训练模型、做推理,算力可能最先受益,特别是光模块、进入英伟达产业链的公司会比较受益。

我对AI整个产业链都比较关注。就跟新能源一样,新兴行业天然波动比较大,AI的波动也会比较大。但我管理的基金的持有人还比较稳定,感谢投资人对我的理解支持。

证券时报记者:AI会否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?你今年在AI上持仓跟去年有什么不同?

莫海波:目前看来AI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的主线。去年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,我们在AI板块的关注点上做了一些切换,加大了对估值低增速高的算力配置的深入挖掘,增大了组合的弹性。

要在别人恐慌时贪婪

证券时报记者:你怎么应对大起大落的市场?比如今年春节前市场十分低迷,你有什么动作?

莫海波:我天生相对比较乐观,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,也是乐观精神在支撑。今年春节前我降低了防守型资产比例,把一些弹性更大的资产调进来。我们已经历过几轮低迷,包括2015年下半年的恐慌、2018年的悲观,因此,还是要牢记巴菲特那句经典名言:在别人恐慌时要贪婪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大家都知道,但很难做到。

莫海波:人的本性就是从众,在大家都恐慌时,本能地也会恐慌,因此,需要慢慢摸爬滚打,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复盘一些成功经历,慢慢克服人性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你自上而下选行业,是所有的行业都看,还是有所取舍?

莫海波:我对所有的行业都不排斥,但也有所取舍,市场是极其有效的,想要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,就一定要有超越市场对行业的研究和认识。我对自己重仓的行业,都要求自己要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解。所以,有很多行业我没有买,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,比如医药,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,我即使花很多时间去研究,可能也不如医药博士理解得深刻。因此,花同样的时间,我宁愿研究我更熟悉和擅长的新能源、AI,可能更深入一些。在相同条件下,我会选择花时间更少,能够研究得更透彻的行业,然后重配。

我习惯左侧买入,这更需要对行业有非常前瞻且深入的研究,如果没有深刻的研究,行情一波动就扛不住。所以,我会选择我能比别人看得更深入的行业进行重配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。

莫海波:我个人感觉,基金经理首先要有非常强的抗压能力,同时略带一些乐观精神。牛市,大部分人都能做得比较好,而投资要真正做得成功,真正见功夫,主要是看怎么应对熊市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你怎么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?

莫海波:从中长期角度来看,我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。中国现在居民的财富大部分还是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物资产里,在高质量发展、经济转型的背景下,未来资源配置方式可能会出现比较大转变,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,能够支持科技创新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可能会越来越受到重视,因此,未来资本市场或成为居民非常重要的财富配置场所。

 
相关文章
  • 欢乐赚(www.huanlezhuan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转载于网上,均注明了出处或作者,如有侵权请告知,本站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敬请谅解。联系QQ 864580801 冀ICP备1008610010号
  • Powered by baidu V4.0.6